讀懂歷史必然,感悟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之美;
讀懂實踐真理,感受馬克思主義的力量之美;
讀懂實踐力量,感受馬克思主義的活力之美;
跟隨主播讀懂馬克思,做新時代交建人。
馬克思主義系列談第二講——求學篇(上):大學也瘋狂
大家好,我是志杰。歡迎收聽馬克思主義系列談第二講。
在波恩大學
1835年10月,馬克思從家鄉特里爾出發,到達波恩,開始在波恩大學攻讀法學,希望畢業之后成為一名律師。
作為大學新生的馬克思,也像我們當年一樣,興趣廣泛,各種知識都想涉獵,有種“發憤識遍天下字,立志讀盡人間書”的豪情壯志。在第一個學期就選修了9門課程,除專業課程外,還聽文學和希臘羅馬神話,現代藝術史等講座。但對大多數課程的教授感到不滿意,便減少聽課次數,制定自學計劃。
馬克思進入波恩大學,實際上沒有好好學習,而是大手大腳花錢,吃喝玩樂。加入了同鄉會,經常聚餐喝酒,以至因為喝酒的吵鬧聲擾亂了夜間的安靜而被學校關禁閉,并與年輕的普魯士貴族發生爭執,進行公開決斗,自己也受了傷。
我們讀馬克思的書信,看到馬克思的父親,老馬抱怨兒子“漫不經心到了這種地步”,沒有和家里保持聯系,及時把學習、生活情況告訴家人。當然,家里寄給馬克思的生活費遠遠不夠他花,也許這是馬克思一生的特點,花錢一直超過家庭的支付能力。在波恩大學一年就花掉了700塔勒,700塔勒是什么概念,富家公子花費500塔勒,馬克思后來在《德法年鑒》當主編,一年的薪水也就500塔勒。有關資料稱,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均來算,相當于現在的14萬人民幣。
更讓老馬頭疼的是,馬克思加入的同鄉會,處處惹是生非,在信中老馬說,“難道決斗與哲學密切相關嗎?……我相信一個有理智的人,是能夠很容易地、體面地對這一套不予理睬的,讓人尊重自己”。在抱怨和生氣之后,老馬依然不厭其煩地談論馬克思的詩歌創作,循循善誘的教導他,母親的信件也無不表露出對兒子無限的關愛!安灰闊、不要遲睡,要早起,感冒也要提防”……希望你把一切情況寫信告訴我。你的可愛的繆斯總不會因你母親的這一番平庸之談而感到委屈吧”。
在波恩大學一學年結束后,老馬看到兒子不安分,不努力學習,知道長此下去不是辦法,就安排馬克思轉學到柏林大學。
求學柏林
柏林是一座大城市,在當時已經有30多萬居民。國王的宮廷和普魯士軍人決定了柏林的面貌和生活。與波恩相比,柏林也是一個能夠深入學習的地方。哲學家路德維!べM爾巴哈對柏林大學曾作如下評語:“在任何其他大學里都不像這里這樣普遍用功……和這里的環境比起來,其他大學就是不折不扣的酒館!
恩格斯后來回憶起當時的柏林,生動地寫道:“有剛剛誕生的資產階級,有口頭上勇敢,但行動上怯懦的奴顏婢膝的小市民,有還極不發展的工人,有大批的官僚以及貴族的和宮廷的奴仆,我們知道它僅僅作為一個‘王都’所具有的一切特點”。
從法學到哲學
1836 年10 月,馬克思轉到當時普魯士聲望最高、氛圍最好,被譽為“現代大學之母”的柏林大學學習。轉學之后,馬克思的的精神面貌和學習狀態改變了不少,開始攻讀法學,選修了刑法、羅馬法史和人類學三門課程。他寫給父親的信中說:“到了柏林以后,我斷絕了從前的一切交往,有時去看人也是勉強的,只想專心致志于科學和藝術”。他以自學的方式,集中精力深入閱讀,這個問題青年,來了一個華麗轉身,變成了超級學霸,也從熱血的社會憤青變成了靠譜的學術宅男。
感謝您的收聽,我們下次再會。